淀粉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淀粉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简介-【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12:41:09 阅读: 来源:淀粉厂家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简介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宝兴县境内,北面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东面与芦山县为邻,西面和南面与宝兴县紧密相连,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保护区始建于1979年9月,1994年确认为国家级,2001年管理机构升格为雅安市人民政府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

重要的大熊猫保护战略地位:

蜂桶寨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地理坐标为:E 102°48′—103°00′,N 30°19′—30°47′。周边的卧龙、黑水河、喇叭河三个自然保护区,形成一个保护型铁三角,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在铁三角的中心地带,是邛崃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关键性的走廊带,对连接邛崃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促进大熊猫种群间基因交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神奇的地貌、气候:

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体剧烈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地形起伏很大,高差悬殊。最高海拔为4896m,最低海拔1000m。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受长年流水侵蚀影响,切割较深,沟谷发育完善,相对高差500——1000米,形成奇峰峥嵘,峰崖壁立,怪石嶙峋的独特景观。受地质结构影响,保护区各沟尾段由坚硬岩体形成了高耸的山峰,悬崖绝壁,山峰终年积雪,并与植被自然分布带谱共同构成高山草甸自然景观,游览其景可体味浓烈的高原异域风情。

青衣江源头的宝兴河东河是蜂桶寨保护区的干流,两岸支流纵横密布,西岸有得胜沟、大水沟、桦溪林沟、快乐沟;东岸有锅巴岩沟、汪家沟、青山沟、邓池沟、甘木沟、冷木沟,由于保护区内植被保护完好,溪水夏涨冬消,四季清澈见底,瀑布、山泉四处可见,形成为较完整的水景体系。

由于地势、地形起伏大,呈现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迟秋早,四季分明。平均气温5.9—7.2摄氏度;平均无霜期228—242天;平均降雨量为700—13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9—83%;平均日照数为967.1小时。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保护区神奇的地势地貌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它成为许多孓遗物

种的避难所,中、外科学家先后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发现并命名了203种动、植物新种,是全世界少有的天然生物基因库,至今为止,蜂桶寨保护区共发现模式种(亚种)203种,其中植物73种,动物130种。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这里发现动植物新种(亚种)就达数十种,其中包括震惊中外的动物活化石—大熊猫,植物活化石—珙桐,昆虫活化石——大卫两栖甲。区内已知有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共计155科,571属,1837种,其中聚类植物20种,38属,104中;裸子植物7科,14属,32种;被子植物128科,519属,170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独叶草、连香树、水青树等。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十分丰富,有兽类8目25科75属103种,鸟类15目54科28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云豹、豹、雪豹、白唇鹿、扭角羚、林麝、马麝、黑鹳、绿尾虹雉、胡兀鹫、雉鹑等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鹿、小熊猫、血雉等33种。

由于区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差异大,动植物垂直带谱明显:在海拔1000—2200米之间,气候温和,有常绿或落叶林大面积分布,动物组成以南中国及东南亚热带—亚热带物种为主,代表动物有日本林蛙、斑腿树蛙、堰蜒、领槽游蛇、画眉、果子狸、大灵猫、小麂、毛冠鹿、水鹿等;在海拔2200—3600米之间,气候温凉,分布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动物组成以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的物种为主,代表动物以棕点湍蛙、血雉、红腹角雉、橙翅噪鹛、金丝猴、大熊猫、小熊猫等中国或四川特有动物种类为多,区内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带;在海拔3600米以上,气候寒冷,植被为亚高山灌丛草甸、亚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物等类型,代表动物有雪鹑、雉鹑、绿尾虹雉 、岩羊、白臀鹿、马麝、白唇鹿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蜂桶寨保护区最闪光的色彩。

悠久的大熊猫文化:

保护区内大熊猫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泛。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27.2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3.8%,该区栖息地保护完好,无农耕地,大熊猫可食竹种类多,生长良好,适利于大熊猫生养栖息。据1986年第二次全国大熊猫普查统计,宝兴县境内有大熊猫75只,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有大熊猫23只左右,第三次全国大熊猫普查显示,宝兴县境内有大熊猫140余只,蜂桶寨保护区内有大熊猫40余只,在数量上比第二次普查的结果增加了近一倍。

蜂桶寨保护区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模式标本产地。100多年前,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区内邓池沟发现并命名了冰川时代的活化石大熊猫,大熊猫从此走出深山走向世界。1869年,阿尔芒·戴维来到了宝兴邓池沟,仅仅过了十多天,戴维在一户姓李的猎人家里,看到了一张“从来没见过的黑白兽皮”,当地人称这种动物为“黑白熊”。两个月后,戴维得到一只活的黑白熊,这只黑白熊死后被制成标本,送到巴黎,一个惊人的发现随之震惊了世界。戴维在日记中写道:“我从宝兴寄往巴黎的哺乳动物标本有110种,其中有40多种属于新的种类。在这些物种中,最著名的包括大熊猫、麋鹿、金丝猴等”。我国一类保护植物珙桐也是他在夹金山发现的,以后传播欧美,成为风行世界的观赏植物。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这些100多年以前戴维采集的珍贵标本。

卓越的保护成就:

20多年的保护历程,使蜂桶寨保护区职工同大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保护区职工同宝兴县人民一起为保护大熊猫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先后抢救病饿大熊猫50余只,成活41只,其中放归21只,向国家提供20只。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保护区所在的宝兴县共向国家输送大熊猫120多只,其中18只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8个国家。1972年中国政府赠送给美国的第一对大熊猫“玲玲”“兴兴”就出自这里。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大熊猫盼盼、世界上第一只人工截肢的大熊猫“戴丽”、世界上第一只野生残疾大熊猫“紫云”、嗷嗷待哺的“硗远”“武岗”“白杨”“张卡”… …从这些被人们成功抢救的骄子身上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出多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篇章。

广泛的对外交流、初见成效的科研工作:

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交流是保护区发展的命脉,多年来,蜂桶寨保护区根据自身实际,组织成立了专门的监测队伍,每年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进行监测巡护,设计了10条固定的监测路线和多条随机监测线路,应用3S技术(GIS、GPS、RS)收集、处理了大量的大熊猫及其它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数据,加大了对栖息地的监测力度,随时掌握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的变化,同时也逐步培养了一批自己的科研人才。

蜂桶寨保护区先后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了野外大熊猫种群的调查、大熊猫的DNA鉴定、大熊猫蛔虫病流行病学的监测以及小型兽类的调查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1年以来,与美国、加拿大、瑞士、德国等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绿尾虹雉繁殖的科研项目,十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集了大量的绿尾虹雉繁殖行为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逐渐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4年合作期满后,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立承担了后续工作,继续开展这项具有国际难度的科研项目。2006年成功繁殖了9只雏鸟,2012年成功繁育2只雏鸟。目前,雏鸟生长状况良好,可望取得圆满成功。

蓬勃的社区发展:

保护区在加强保护、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把周边社区的发展视为已任,利用自己有限的资金和引进外资,共同开展周边社区的公益事业和抚贫开发,先后出资支持社区水电站建设,乡、村公路建设。1998年~2004年实施的德国援助项目,从深度和力度上更大地支持了社区建设,先后进行了魔芋、板栗的种植和长毛兔养殖等项目,实施了卫星电视户户通工程,自来水工程等,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了社区经济,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2007年,保护区与全球环境研究所合作开展得协议保护项目,第一期养蜂和沼气池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初见成效,引进的良种蜜蜂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推广的沼气池新技术更是以产气足、产气稳、投资小成为新农村的建设亮点,各地纷纷前来学习取经。通过多年的项目实施,发展得社区经济和公益事业,加强了保护区与社区的血肉联系,增强了社区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愿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社区共管氛围。

新兴的生态旅游:

几十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保护区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为了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保护区正大力推进以大熊猫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步伐,积极引进资金,开发并打造具有自己独特性的蜂桶寨风景区,推出大熊猫发现之旅、野生动物探索之旅、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旅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同时开发具有保护区特点的旅游商品,如蜂桶寨药蜜、大理石雕、大熊猫国画等特色旅游纪念品。2005年,蜂桶寨景区被评为“四川最具潜力地景区”称号。现已动工修建的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是保护区的标志性建筑,是向社会各阶层人士系统、充分地展示保护区的重要窗口。将展示19世纪中叶至今在宝兴发现的150多种动植物的模式标本,展现以保护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方面取得的成就等。

在这里您除了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你的惬意与神奇外,还能体验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异域风情。保护区周边的嘉绒藏族,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藏民族,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嘉绒语;当地藏民的服饰也很独特,部份装束与蒙古族和羌族相似,具有民族过渡地区的显著特点。

蜂桶寨保护区内的邓池沟天主教堂,始建于1839年,是四川省历史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教堂建筑。远远看去,天主教堂是一个四川建筑风格的木质四合院,进入主堂又呈现的是欧洲哥特式的意境,可谓是西方法兰西建筑风格与巴蜀建筑文化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1869年阿尔芒·戴维就在这里发现了大熊猫,就在这里采集到了大熊猫的模式标本,第一只大熊猫也就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驻马店设计西服

慈溪定做职业装

防酸碱定制工作服